首页 >> 租房知识

br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取材于真实影片的

2020-04-11 来源:临清租房网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一部取材于真实影片的电影。整部影片看得人热血沸腾,有惊叹,也有唏嘘。看电影就是这样,不断地看到令人感动的,纠结的,欣喜的,绝望的地方,从某一种角度讲,看电影就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电影写的是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皇后乐队”的故事。

我们且看相关资料对这支乐队的辉煌简介。这支4人乐队创造了一种如歌剧般华美、如史诗般恢弘的音乐。成员包括主唱弗雷迪·默丘里、吉他手布赖恩·梅、鼓手罗杰·泰勒、贝斯手约翰·迪肯。在英国国内的地位尤其高,英国史上专辑销售前十,生涯专辑于英国专辑销售榜周数总计达1 22周(27年),为史上最长。1991年,弗雷迪·默丘里过世;2018年,皇后乐队获得第60届格莱美终身成就奖。主唱弗雷迪·默丘里是摇滚音乐史上最有活力的人物之一,曾被位列“20世纪十大最伟大歌手”之一,2006年,《时代周刊》亚洲版提名他为过去60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亚裔英雄之一。2005年,在美国电视台MTV2和杂志《Blender》组织的票选中弗雷迪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男性歌手。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题曲《Barcelona》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皇后乐队创作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是二十世纪播放量最多的歌曲。

这部电影一上映,好评铺天盖地:坐在几百个白发的叔叔阿姨中间观影,感觉我们虽隔了二十多年但共享了一段青春。

这电影是回顾,也是新识,是传记,也是传奇。这样一个张狂的、奔放的、耀眼的、非凡的乐队在大银幕上唱响,无他,只想融在那些旋律当中。

他当着自己的王,冲着自己超前而超常的想法拼命奔跑,可这样的脚程,注定不是每个人都能跟上。或许可以这么说,弗雷迪的一生太过传奇,而传奇意味着跌宕起伏,意味着人在局中,不知去路,只能一人承担身为传奇的沉疴。

……

这部电影长达1 1分钟,把皇后乐队的成长史一点一点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起初的泄气,希望,到迷茫,奋起,辉煌,逃离,到达顶峰,虽不是战争,但是全程跌宕起伏,让人看了心潮澎湃。

不过,我要关注的是弗雷迪与玛丽的感情线。

他们俩邂逅在夜店。玛丽穿着一件漂亮的大衣,这件衣服引起了弗雷迪的注意。他说:“我很喜欢你这件衣服。”好像就在那一刻,所有的光亮都交汇了,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玛丽是一家服装店的营业员。弗雷迪前往购买衣服,并选择了女款,玛丽对此报以十分的理解。这样的举动实际上为后面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剧情自然而然地发展着,而玛丽也没有任何意外地成为了弗雷迪的女友。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始于理解。

还有什么比理解更让人感到舒服的呢?弗雷迪走到女装曲,并对一条女士裤子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玛丽说:这有什么关系呢?不仅如此,还为弗雷迪选择了可以搭配的上衣,正中弗雷迪下怀——这似乎与他相追求的音乐风格特别相切。于是,夜店里,穿着女士服装风格的弗雷迪绽放开来,成为一朵绚丽奔放的野玫瑰,台下的玛丽,始终用那双清明如水的目光看着这个天才。在她眼里,他的一切都是情有可原的,他的未来是可期的。

两人深深相爱,正憧憬未来的时候,意外出现了——弗雷迪对玛丽的爱,实际上只是一种对他理解的需要,而他真正想要的,却并不在此。他爱玛丽,他需要玛丽,但他却更需要自己的空间,还有难以启齿的同性恋。这个时候,弗雷迪的事业正蒸蒸日上,内心膨胀的欲望与现实的光辉交相辉映,导致了他灵魂的蠢蠢欲动,走向了人生的偏锋。

无法给予玛丽幸福的他,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与寂寞之中。此刻,也正是他事业发展辉煌的时刻。他的周围围着一群又一群无关紧要的人,他借此麻醉自己,同时也憎恨自己无法以正常的方式面对大众。他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却又对此无能为力。

他依然像以前一样需要玛丽。玛丽搬到了他寓所的对面,两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电话里干杯,用灯光来确定对方还在。那一盏亮起的灯,是弗雷迪巨大光环褪去之后脆弱的内心唯一的温暖。

玛丽依然理解弗雷迪,信任弗雷迪。甚至,深爱着弗雷迪。

但玛丽没有办法放弃自己的幸福做弗雷迪虚拟的爱人,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爱情。

弗雷迪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一边是离自己而去的至爱,一边是越来越迷茫的发展。他放眼四周,孤独而无助,比这更加可怕的是,那盏能够在他窗前亮起的灯,不再重复光彩。

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经受住一边辉煌一边绝望的孤独呢?

他的方式是:麻醉自己,寻求安慰。但越是麻醉,就越是空虚。他的身体与心灵都被掏空了,只剩下一个行尸走肉一般的架子。

他还染上了艾滋。

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灾难?

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云中行走》,也是真实事件改编。故事的主人公叫菲利普·帕特。他拥有杂技表演天赋,从小就对各种挑战充满了兴趣。197 年,24岁的菲利普在牙医诊所的《LeGrandParis》(大巴黎)杂志中,看到了那时还未竣工的世贸中心。他的牙痛消失了,他的心被攫住了。他立志要在这两座建筑上留下自己的辉煌,经过了万般磨练,终于站在了世贸中心双塔间的钢索上。《云中行走》这部电影最惊心动魄的场面,就是他在钢索上走了两个来回。几百米上空,云雾飘渺,他站在毫无保障的细细的钢丝上,稍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命运之神眷顾着他,据媒体报道,现实中的菲利普·帕特走了8个来回,共在钢索上待了45分钟。不言而喻,他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英雄。然而,光芒四射的时候,也正是你最危险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境遇,就像站在万山之巅,没有对手,没有朋友,也没有追求的孤独。看完那部电影,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陪伴他的至爱与其只有善始,却没能一起走到终点——因为被光芒迷惑了心灵的菲利普早已不是当初的菲利普,此后的生活也是一片狼藉。

刚看到一篇文章:《真正的朋友》,写的是毕加索的故事。毕加索成名后,他的随手一画都价值不菲。据说,有一次,他在一张邮票上顺手画了几笔,然后就丢进废纸篓里。后来被一个拾荒的老妇捡到,她将这张邮票卖掉后,买了一幢别墅,从此衣食无忧。

然而,正因为此,他没有意外地成为这个世界最孤独的人。他觉得身边每一个人靠近他都是由目的的,都是为了他的画,这些人都没法走进他的心里,尽管他很有钱,但他买不来亲情和友情,直到最后,一个对画毫无兴趣的安装工来到他的家。这个安装工,就像是上帝在毕加索晚年的时候赠与他的一件无价的礼物。毕加索去世后,安装工才知道毕加索的画价值连城,他一数,发现毕加索一共送给了他二百七十一幅画。最终,他把价值一亿多欧元的画卷给了法国文物部门。

举这些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人在巅峰时刻的寂寞,跨过去,就是鲜花璀璨的春天;跨不过去,就要进入混沌黑暗的深渊。毕加索很幸运,晚年得到心灵的解脱;而弗雷迪、菲利普等人,却没有能在人生顶峰的时候顺利下山。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

爱、理解与信任并没有因为婚姻的消亡而失去。玛丽用她深沉的宽容与爱护一直陪伴在弗雷迪的身边,没有玛丽,也许弗雷迪只能在他“朋友”黑暗的魔手笼罩下度过最后的时光。

当弗雷迪站在1985年7月1 日那场轰动世界的“拯救生命”的演唱会现场时,他已经成为音乐史上的奇迹。之后,世上再也没有弗雷迪。他的另一个名字,叫传奇。

但想起这个传奇人物,人们不免悲叹:天妒英才。然而,一切英才的陨落,无不是自我人格的丧失。若时间能够倒流,多么希望弗雷迪再活一次啊!他还会选择同样的路吗?

永远不会有答案了!

共 29 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有人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越优秀的人越孤独,因为高处不胜寒。文章《每一个走过巅峰的人都有难以跨越的孤独》是一篇对英国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赏析作品。清风舒爽的夜晚,一人独自穿越两站地铁去看这部一上映就赢得网友铺天盖地好评的电影,和众多观众一样,在一片喝彩与唏嘘声中感触很深,随后写下了这些认识与感悟。这部电影写的是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皇后乐队”的故事。作者用细腻而独到的笔墨,讲述了电影生动感人的情节和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效果,并赞美了演员高超的演技和能力。联想到其它影片与文字作品,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生活和人生理念的看法和理解程度,感悟真实的生活永远比电影更加精彩。文章触情生情,分析电影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和内涵,深切地展示了自己对影片故事及人物的欣赏与感受,真情实感,分析透彻,叙述自然,耐人寻味,值得读者细品。问候作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1 楼 文友: 2019-04-26 07:48:57 拜读佳作,分享精彩!感谢您投稿柳岸,祝福写作快乐,再创佳品!

回复1 楼 文友: 2019-04-26 22:00:21 非常感谢老师,敬茶

2 楼 文友: 2019-04-26 07:54:54 老师早上好!温馨告知:根据作品内容编辑过程中将 影视戏曲 改为 作品赏析 ,标题有所变动。如有异议请在文友群里联系编辑,或联系老百社长处理。谢谢支持编辑工作!

回复2 楼 文友: 2019-04-26 20:06: 完全同意,非常感谢编辑老师,辛苦啦!

回复  楼 文友: 2019-04-26 22:00:49 非常感谢老师,敬茶

4 楼 文友: 2019-04-27 08:1 :44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回复4 楼 文友: 2019-04-28 16:16:04 非常感谢编辑部,非常感谢杭州治疗牛皮癣方法上海六一医院专家黑龙江男科医院

孩子便秘怎么办
小儿咳嗽有痰吃什么专用药
皮肤磕碰容易出现淤青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