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姿携剑胆搭配
2020-05-30 来源:临清租房网
风姿携剑胆,贼首慰英魂。
我是老刘家的儿媳妇,今天借我的笔揭开这段历史,荣幸之余,倍感沉重。毫笔柔弱,难说婉约,脑子里充斥的是崇敬、愤怒、无奈、沧桑和叹息。
(一)
时光追溯到七十多年前,当时的北寨乡被称为八路军敌后抗战第二区,简称后二区。我家在北寨乡下城南村,当时村里有八路军驻扎着,军队医院设在牛槽沟。
故事的第一位主人公该出场了,他是我们的大爷爷,是我父亲的大爷。大爷爷家兄弟四人,他是老大,名叫刘富生,二爷爷叫刘富宝,老三是我亲爷爷,叫刘富云,四爷爷叫刘补四。这个名字的来历是,原来有一个四爷爷,叫刘富四,六岁的时候夭折了,然后又生了他,取名补四,意思是补了老四的缺。
大爷爷身材魁梧,相貌英俊,那时候三十七八岁吧。那天,他正忙完地里的活计要回家呢。接下来的情景像极了歌曲《王二小》中唱的那样,日本鬼子抓住了大爷爷刘富生,让他带路去找八路军,大爷爷不卑不亢,坚决不从,并对日本鬼子破口大骂,这样,灾祸开始上演。日本鬼子把大爷爷押到村里一个叫沟掌的的地方,把他关在一个窑洞里,接着把窑洞塞满了谷草,问他到底说不说,大爷爷依旧是义正词严、怒发冲冠、历数鬼子的罪行,日本鬼子终于恼羞成怒。熊熊的烈火,浓浓的黑烟,凄惨的叫声交织着充斥在下城南灰暗的天空……不知道过了多久,谷草熄灭了,日本鬼子暂时离开了。村里的几个后生进入窑洞,把他抬了出来,迅速转移到正沟的窑洞(那是鬼子来了以后村里人避难的场所)。从窑洞里被抬出来的时候,他的眼睛、耳朵、手指、脚趾,身上的肌肉都被烧没了,只剩下一副黑黑的骨架,而生命还顽强地存活着,这个样子又活了七天,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
(二)
2014年 月2日,恰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也是个星期天,更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们一家驱车回老家吃饭。我和母亲坐在炕头包饺子,父亲在一旁缓缓地道出了这一段往事。七十八岁高龄的父亲,早已是满脸的沧桑。太多的磨难把岁月的痕迹深深地刻在脸上。我们的爷爷是那一辈的老三,前面说过,而反过来叫刘富云。我们的奶奶是从河南逃难过来的,父亲说了个详细的地址:河南省安阳县吕村乡牛辛庄村。爷爷奶奶前后生了十个孩子,只有父亲一人存活下来。父亲出生那天,正赶上鬼子进村,一落地就开始逃难,一逃就是八年。九岁那年却又被狼叼走,险些给狼吃掉。从此,左脸颊部位和下巴处便烙下了深深地疤痕。我仔细端详着父亲的那张脸,眼窝深陷,满脸皱纹,牙齿也没有几颗了,而那两处被狼咬过的伤痕随着岁月的侵蚀已经与满脸的皱纹交织在一起了,分不清是皱纹还是疤痕。我们就在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中吃完了这顿饺子,“去沟掌看看吧,我想找找那个山洞”,我提议。
现在下城南的村民都搬到了道路两旁较为平坦的地方居住了,而沟掌在山沟里,也是解放前村民聚居的一个地点。其实新居与旧所相距不是很远,沿着村中小路西行上坡,来到一处山沟,沟两侧山体间或可见废弃的窑洞。父亲说,这些窑洞以前都有人居住,还把他小时候居住的窑洞指给我们看,依稀可见那是一个较为宽敞平坦的大院,而且可以看到有两眼比较大的窑洞,只是现在早已是断壁残垣物是人非了。沟掌这个地方又叫坟院场,应该更早以前是坟地吧。最后我们来到一处山脚下,父亲把当时那个山洞的位置指给我们看,这个土山的西侧有一个窑洞,东边是一堆土坷垃,当时大爷爷被烧的地点就在那堆土坷垃的位置,窑洞早已塌陷。父亲说,七十多年了,窑洞早没了。这样,我拍了几张照片也就打道回府了,继续听父亲回忆下一个英雄人物的故事。
(三)
大爷爷生有二子三女,长子全福,次子栓福,三个女儿分别叫全娥,二娥,三娥。这几个儿女中最具英雄气概与传奇色彩的就是长子刘全福了。关于刘全福,有两件事值得一提。第一件,当时村里有一户人家盖房子,五六个人憋足了劲抬一块二百斤重的石头,愣是抬不起来。刚好全福路过这里,随口一句:看我的。只见他随便俯下身子,两手轻轻一抬,硕大的石头便被举了起来,放到相应的位置上,把一伙人惊得目瞪口呆。另一件,说的是关于他的枪法。其时,一只木鸽子(榆社方言,鸽子)飞过天空,村里人调侃:全福子,你不是枪法好吗,有本事把这只木鸽子打下来呀。只见他略微抬头一瞟,闭上眼睛,举起右手,扣动扳机,“啪”的一声,木鸽子应声落地。又一次应证了那句话“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大爷爷下葬的那年,全福只有十七岁,人们从他的眼睛里看到的不是悲哀,而是怒火。此时正值八路军征兵之际,他要为父亲报仇,毅然去报名。当时村里的负责人是崔全福,郝福乐。他们看到刘家刚刚遭遇灾祸,人丁又少,就不同意全福参军。但全福心意已决,哪肯罢休。他打听到上城南还有一个应征名额,连夜赶了过去,要从那里报名。上城南的领导倒也爽快,答应收他入伍,但有个条件,就是让他的母亲和弟弟迁入上城南,在那里落户。就这样,安置好母亲和弟弟,全福便踏上了从军之路。全福参军后到了哪里,详情如何,因为他再也没有回来过,便再也无从考证了。
只是后来,隐隐约约有过关于他的传闻,有人说,他英勇杀敌,已经做到营长。也有人说,他在站岗的时候,正赶上鬼子围攻营地,他掩护队伍突围,自己在干倒几十个日本鬼子后,终于中弹而亡,壮烈牺牲。但这两种说法相互矛盾,因为营长一般不会站岗,也不会被安排做掩护突围的任务的,所以这些都只能是传说了。
几年之后,东沟同去参军的战友回到下城南,找到四爷爷补四老汉和全福的弟弟栓福,告诉他们全福已经阵亡,让他们去收回尸骨。或许由于生活的穷困,性情的懦弱,灵魂的麻木,人生的无奈,抑或是亲情的淡薄。总之,当时没有人去收尸。英雄流血流泪之后,也只有被茫茫的旷野,黯淡的苍穹收纳和记取了。
2014年的春天,下城南的天空一片湛蓝,宽敞的马路,整齐的房屋,清澈的溪流,春耕的乡民,新修的公交站牌与健身设施,呈现一派祥和的新农村景象。而此刻,我还是难以忘记这两个名字,刘富生,刘全福。一个被烈火烧过后残缺的肢体,一个决然为父报仇的愤怒的眼神。没有丰碑,没有文字记载,只有湮没在大山、土坷垃里的记忆。他们走过的山路,住过的窑洞,苍山伴黄土依旧,溪水共生命不息。
共 246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的时候,有很多有血性和骨气的中国人,奋起抗击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为了家,为了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然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已经不再关注和崇敬这样的英雄。崇拜方孔兄的年代里,他们被淡忘。如果不把他们的事迹记录下来,后人就无法知道他们的事迹和名字了。怀着这样的心情,作者写下了本家父子二人的英雄事迹一篇弘扬正气的文章。推荐欣赏。【:北极主人】
1楼文友: 16:01:57 忘记过去,忘记为我们今天和平生活而献身的人,就是一种忘恩负义,是一种背叛。
回复1楼文友: 0 :56:28 多谢,问候早安!
2谢逸枫认为楼文友: 17: 1:52 好,真不好意思,复制的时候漏掉了文章最前面的一段话,麻烦给加进去
沟掌狼烟起,阴云十里屯。
风姿携剑胆,贼首慰英魂。
我是老刘家的儿媳妇,今天借我的笔揭开这段历史,荣幸之余,倍感沉重。毫笔柔弱,难说婉约,脑子里充斥的是崇敬、愤怒、无奈、沧桑和叹息。
楼文友: 20:12:20 一个普通民众的家庭命运与民族命运联在一起,两代农民以生命为代价去拯救民族的危亡,如山的伟岸与担当!品读深情的记叙,叩击心灵的文字。
回复 楼文友: 0 :57:17 多谢前辈,问好!
4楼文友: 11:1 :00 历史的云烟虽然远去,我们应该永记那些牺牲的英雄们,他们永垂不朽。喜欢老师的语言风格。
回复4楼文友: 10:0 :49 呵呵,多谢青青文友,重阳节快乐安康
5楼文友: 02:49:17 这么生动的文字,关于抗战素材的怎么没投稿到咱们的作品集呢?太遗憾了。这里的父子形象应是榆社抗战中的两个典型的英雄形象。读来真实感人,文字朴实中透着深情。
回复5楼文友: 10:26:06 谢谢姐姐鼓励,事儿多,不记得投稿。
7楼文友: 2 :44:46 抢救历史是我们的。好文,更是好人!我因电脑一周上不了,误跟阅,见谅!问好!
如何治疗夜间咳嗽临汾治疗白斑病费用
湖州治疗白癜风医院
-
- 下一篇
- 风殇瘦影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