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工拓展军工和能源装备业务贸易
2020-12-17 来源:临清租房网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波接受了中国证券报的专访,孙波认为,世界金融危机给全球造船业带来很大影响,中国重工一方面将抓住全球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行业趋势,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船舶装备业的龙头企业,同时也会抓住中国船舶行业提升国产化装船率带来的船舶装备替代进口的重大市场机遇。 孙波表示,目前公司军工和能源装备业务在公司总的业务收入占比中只有 0%左右,未来公司将逐步加大军工和能源装备业务,争取到2011年使军工和能源装备业务收入占比达到45%以上。 提高国产装船率替代进口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海运市场的不景气,目前造船行业处于低谷。孙波认为,中国重工在看到造船业低迷的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全球造船份额在下降,新增订单的份额在下降,但是应该注意到中国造船的份额在提升,从2008年开始由日本向中国转移,转移趋势的速度在加快。
在全球造船业加速向中国转移的同时,中国政府等相关主管部门也向中国船舶行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国产化装船率水平。孙波指出,前些年我们把大量的投入造船的资金都投入到造船总装里面,但船舶装备行业却没有相应发展起来,使中国造船工业走入了畸形发展道路。后来国家发改委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要大力发展船舶装备业,提高本土化装船率,到了2007和2008年尽管有了一定的起色,但与日本和韩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日本本土化装船率是95%,韩国的本土化装船率是90%,中国的本土造船率严格上讲是42%-45%,不到50%。国家发改委政策上也提出2011年要达到65%,2015年达到80%,中国重工是中国船舶装备业的龙头企业,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和机遇巨大。
提升军品和能源装备业务
由于中国重工部分业务涉及到军品,从而给公司业务披露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据孙波介绍,目前军工能源装备业务占上市公司业务比重只有 0%,公司将会不断扩展军工能源装备业务,争取到2011年使军工能源装备业务占中国重工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45%以上。
中国重工在最开始定名为“中船重工”,后来改成目前的“中国重工”,孙波解释改名的原因,第一,是为了与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船重工”相区别;第二,是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协商的结果;第三,公司目前和未来的军工装备、船舶装备和能源装备业务结构也决定了重工的发展思路;第四,也符合韩国现代集团和日本三菱集团简称“现代重工”和“三菱重工”的国际惯例。
据介绍,目前海军主战装备80%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制造,主战装备包括水面和水下舰艇装备,同时鱼雷水雷等水中兵器都是集团生产。在2009年销售收入186亿中包括主战装备,到今年6月主战装备收入占比为10.6%。未来随着海军战略转型,公司军品业务将迎来持续和稳定发展的重大机遇。
中国重工是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的佼佼者。风电齿轮箱2008年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第二大供应商,其中2兆瓦风电齿轮箱已跃居国内第一;核级应急发电机组和核电站水处理装备是国内唯一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可的设计生产的境内企业;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南车和北车之后中国第三大铁路货车制造企业。
“上市旗舰公司”定位
根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预披露文件,中国重工被定位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上市旗舰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组建于1999年7月,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
预披露文件显示,截至2008年12月 1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总资产为2,221.0 亿元,净资产为 55.59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45.78亿元。而同期中国重工的总资产为258亿元,意味着集团公司大约有九分之一的资产进入到上市公司。
针对市场关心的整体上市预期,孙波表示,中国重工无疑是集团的上市旗舰公司,国务院2008年批复为“民船主业整体上市,分步实施,配套与科技产业先行”,公司将按照国务院对公司的批复稳步推进公司资产重组和上市。
(来源:中国证券报 )
长春治疗宫颈糜烂医院兰州子宫内膜炎治疗多少钱
太原治疗妇科习惯性流产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