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退房须知

杠长br杠长原名钞河工

2020-04-05 来源:临清租房网

杠长

杠长原名钞河工,洪河村人,出生于1958年12月的一天。当时,他母亲正参加治理老王坡淤泥河的工程,大伙就替他家长为其起名叫河工。

河工生性好动,脑瓜子活。和别人闲侃时,喜爱“那也不一定”做最后总结。时间一长,大伙就知道他好与别人抬杠,有时即使抬不住人家,他也显现出一副不服输的驾势,于是,大伙就戏称他为“杠长”。

这天,来自高桥村的高加林,碰巧与来自沱沟村的张不服相遇在钞洼的大杨树下。

高加林说:“我们高桥村的桥真高,桥洞里的鸟窝孵出了一窝鸟雏,一天,一只小鸟雏好奇地把小脑袋伸出洞外,一不小心,竟从鸟窝里掉了出来,等快落到地面时可就长成会飞的成鸟了。”

张不服说:“那从窝里掉下来的,不是雏鸟是成鸟,还没出窝就被桥下的河水淹死了。要数高还是我们沱沟的镇河龙王塔高,站在塔尖四下望,四周云彩脚下跑。一天,我站在塔尖往上一伸头,把王母娘娘的宫殿就戳了个大窟窿。”

此时,早在一旁听不下去的钞河工把二人狠狠地挖苦了一番,自豪而神秘地说:“我爷爷当时领着民工建高桥的年月,每当放工的时候,工友们都到这棵大杨树下歇息,高桥的桥梁还是大伙站在这棵大杨数上架成的呢,沱沟塔的塔尖也是民工站在这棵大杨树上垒起的。”

听了钞河工的一席话,二人连忙单膝下跪,面向钞河工双手抱拳:

“佩服、佩服,钞洼的大杨数不但高而且大!”

十二能

“十二能”的真名叫张开胜。在我们洪河县,只要一提起十二能的大名,那真是妇孺皆知;尤其是全县商业界,十二能更是大名鼎鼎。

说起十二能的来历,还得先从他父亲张应前——“十一能”说起。

1986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温暖了我们中原人民的心。村民们参与农村改革的热情大为高涨,因为是“摸着石头过河”,村里换了几任村民小组组长,可仍是找不到一条致富的最佳途径。这天,村支书着急了,他让各村民小组选自己最信赖的致富带头人,然后再从中物色一个村干部的候选人。各小组的村民按照村支书的要求,都推选出了最佳致富能人的候选人,可结果与邻村的致富能手一比较,村支书和村民才发现,自己村的能人还是逊色于邻村。

“让我来!”关键时刻,十一能自动向前请缨,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告诉给了村支书及村民们。支书和村民觉得:咱们村一个小组推选一个能人,十个小组加在一起才十个能人,你张应前一出来,岂不是第十一个能人?后来,村民就把“能力”的“能”演绎成了“鬼点子多”的小聪明的“能”,从此,“十一能”的称号就代替了张应前的姓名。

张应前自告奋勇当致富带头人后,村民们致富的步伐依然不快。不久,张应前就引咎辞职经商起来。实践证明:张应前经商是个好手,当村官带领村民致富并不在行。村民总结说:十一能只能在经商上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十一能经商后,生意很快做大做强。不久,他的儿子张开胜也跟随其做起了买卖。一天,政府要求各商户实行门前三包(包绿化、包治安、包卫生)责任制。政府要求所有商户门店的“三化”一日内达标,迎接上级城镇建设“三优杯”检查。这天,张开胜灵机一动,他主动找到对门的几家门店老板说道:“商铺门前政府实施‘三包’对咱做生意的来说也是好事,门前干净了,自然就会顾客盈门。咱们大家平时都忙着做生意,也无暇顾及自己门前的‘三包’任务;我看不如这样,我老家邻居狗剩是个光棍汉,整日在家游手好闲,咱们不如每家给他出50元钱,咱们6家共 00元钱,让他帮咱们干这些脏话、累活。”

商户们听张开胜这么一说,也都很是乐意。第二天,张开胜拿着从商户们收来的250元前找到了光混狗剩:“狗剩,我给你找个‘美差儿’,就是把我们商户门前的卫生清理一番;这是250元的工钱定金,你先拿着,我不亏待你,你可一定把活干好了!啊?”

狗剩一见是250元的现金,很是高兴,狗剩立即又转手以240元的价钱转包给了别人。第二天,张开胜等几家商户的门前卫生很是干净了一番。当商户们知道了工友们只得240元钱的工钱时,纷纷戏谑张开胜:“你个鬼儿子啊,谁知你比你老爹还要精能,你老爹是十一能,你就是十二能了。”

“哈哈哈……,好一个十二能啊。”大伙笑着骂着。从此,“十二能”就成了张开胜的代名词。现在,客户都知道“十一能”、“十二能”是谁,却并不知道张开胜是谁,其张应前、张开胜父子的影响力可见一番。

流氓

流氓叫“流氓”是假,姓刘、工作忙是真。

老刘是我们单位公认的大忙人,他负责我们单位的后勤工作,是单位的大管家、红管家。

一天,单位假日里加班,临近中午的时候,一把手把干活的人都喊走了。同事们被一把手安排在宾馆的雅间里,尽情地潇洒了一番。不知是人多会大的缘故,还是一把手一时疏忽,他竟然把老刘忘在了单位。老刘生性老实本分,他以为一把手没有相中自己干的活的缘故,所以才故意不让自己去宾馆吃饭的。看到大家都被一把手带去宾馆了,老刘一时也没多想,回家吃起了老婆做的手擀苗条。

大家吃饱喝足后回到单位,一把手一看老刘就知道中午请客把老刘落在了单位。一把手赶紧上前赔不是,老刘一时也没给一把手难堪,只是下午干起活来没有了上午的热情。

“老刘啊。今晚没事到我家喝小酒去。”同事知道了老刘的委屈后,纷纷上前搭话,安慰老刘。

“今后不要再叫我老刘了,我整天忙兮兮的,哪有时间给你们闲侃?”老刘像闷头葫芦一样,低着头不想搭话,一个劲地、没精打采地干着自己手中的活儿。

“真是的。”大伙赶紧迎合老刘,“老刘,你是咱单位里有名的好管家,心眼好,靠得住!整天忙前忙后的,我们不尊称你老刘,我们还要称呼你什么?”

老刘一听,立马两眼一瞪:“我姓刘,平时工作又很忙,你们就叫我‘刘忙’得了。不好听、但好记!”

“流氓?流氓!”同事们一边叫着老刘的新称谓,一边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老刘啊,你真逗!”

后来,老刘依然像以往一样,热情地给大家做着份内的活儿。尽管他让别人叫他流氓,大家也只是背后把他当作谈话的第三方时才以“流氓”代之,当面与老刘交谈时,还是称呼他“老刘”,这不但习惯而且自然。

人活

人活,现在叫做人和(huo)。其先是一个小乡村的名字,现在也是一个乡镇的名字。

从漯河火车站向南十公里就是人和火车站,本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

从漯河火车站向南十公里,过去有个村庄叫尚王村,全村有姓尚的、有姓王的,所以村庄的名字叫尚王。1897年4月,从北京到汉口的铁路动工修建,铁路线路正好从尚王村中穿插而过。因为尚王与“伤亡”谐音,村民都很忌讳“伤亡”这个词语。不久,有村民给大家提议:既然铁路从本村经过,不如把村名由尚王改为“人活”好听,既避讳“伤亡”又吉利;村名改了,大家的姓氏并没有变;村民一听,都很乐意。于是,人活的村名就永远地代替了“尚王”。建国后,为了规范区域规划和乡村地名,政府统计村镇建制时,就把“人活”写成了“人和”,“人和”也就一直沿用至今。真正的人和是现今距人和乡政府东北二里地的人和寨。如今,人和乡还叫人和乡,过去的人和村,2005年因与临近的两个村委合并,今天统称为三和村。

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解放前,人和村民靠铁路生活,多数村民的烧火用煤都是从火车上扒下来的,村民外出走南闯北,常常是投票上车,大人小孩都有一套对付火车警察的小技巧。改革开放后,村民们更是靠铁路迅速发家致富起来。铁路从自家的门前过,确实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的实惠。

臭狗

臭狗又叫狗子,他是我们当地的“老大”。

狗子因为学习怕吃苦的缘故,小学毕业后就开始跟随县城一个黑社会老大闯荡江湖。

那一年,县城里成立了一个“砍刀班”,狗子是其中的骨干成员,砍刀班的职业就是代替别人要帐,从中牟取利益。在一次要账中,狗子冲锋在前,一次就为雇主要回欠账100多万元,狗子也从中得到20万元的辛苦费,从此,狗子名声大振。

狗子16岁那年,身后经常有两三个女性朋友跟随。第二年,一个女朋友成了狗子的老婆,两个成了狗子的保镖。从第三年开始,狗子不再只是局限于浪迹县城与乡镇,北京、郑州等大城市也成了狗子发展业务的市场。不久,狗子开始披金带银,开着自己的小“皇冠”出入于宾馆、舞厅。

一天,老家的张三因为在镇政府旁开了一家饭馆,三年下来,镇政府机关共欠张三吃喝招待费12万余元。张三多次向镇政府要账,镇领导要么没钱,要么没人,张三要账要了一年,不见分文进账。眼看饭馆就要倒闭关门,这天,一个朋友告诉张三:请求狗子出面协调。狗子看在老乡的面上,随即把一个电话打到了镇长的办公室里,第二天,张三就顺利地领回了12万的饭钱。

去年,张家村10万株集体林木需要更新,经过公开招标后,镇政府以50万元的竞拍价卖了。买卖双方正要签订买卖协议时,偏偏狗子得到了信息。在部下的指引下,狗子开着自己的新款奔驰来到了林木交易现场。狗子坐在车里悠闲地哼着小曲,部下走下车来告诉交易双方:“林木由我们的老板买下了。”就这狗子部下简单的一句话,立马让交易双方自惭形秽、退避三舍。过了一会儿,狗子把 0万元的支票交给了林木的主人,然后开车鸣笛、扬长而去。

共 66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从生活的河流中采撷有趣而耐人寻味的小小贝壳,进行一番艺术加工,呈之于读者诸君面前,于光怪陆离中品味生活的涵义。可见作者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呢!【编辑:月儿常圆】

1 楼 文友: 2009-04-18 15:02:48 感谢月儿常园、辛苦了,握手! 爱好写作威海治疗白癜风医院心肌缺血怎么治疗烟台中医妇科医院

吃什么可以减肥瘦身
产后感染不良后果
泻药治便秘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