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签约指南

薛刚凌重实证接地气美食美食

2021-01-07 来源:临清租房网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从理工科转身入行法律,似乎是偶然中的必然。理工科背景,练就了她重实证、讲实际的学术风格。

人物简介:

薛刚凌,女,196 年生,湖南辰溪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第五届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薛刚凌的案头,堆满了书籍、文件。忙碌的教学、行政工作之余,身为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的她,会经常参与到中国法学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中。

结缘于 双百

薛刚凌最早与中国法学会的交叉点,只是一些学术论文的评奖,此外并无更多的接触。直到 双百 活动的启动,算是她与中国法学会正式结缘。

2006年7月14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司法部和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的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 活动在北京启动。

时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广大法学工作者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保障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不断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为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薛刚凌责无旁贷。连续多年,她都参与 双百活动 ,到各地作报告。

薛刚凌研究领域是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因此,她的报告对象往往是各省、市、县的五大班子成员,更多的报告集中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等内容。

2008年6月5日,薛刚凌跟随 双百 报告团来到天津,此行的第一场报告会,就是薛刚凌所作的《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报告。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 出席报告会,并评价 报告紧密联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运用生动的事例和丰富的资料,深入浅出,严谨生动,很受启发 。

就这样,薛刚凌到许多城市,给广大党政干部、政法干警、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在校大学生等作了精彩报告。

经过多年的 双百 报告,对于 双百 报告的这个对象群体,薛教授有自己独到的想法: 这个目标群体是不是有点窄了?我有个建议, 双百 绝不要有什么局限,限于公检法司这些部门,我们国家那些搞计划的部门、做财政的部门、组织人事的部门,这些领域,更需要普及法律观念、健全法律意识。

薛刚凌解释,社会上掌握一定资源的领域,更需要公平、平等、正义这些法制理念。当然公检法司也很重要,但这只是下游的一点点,只有纠纷发生时,才会涉及这些部门。上游的问题不解决,只是下游着力,肯定是不够的。诸多行政部门就不一样了,公民几乎都会同行政部门的人打交道。 所以,我更强调掌握着资源的部门,强调他们的法律意识更重要,可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薛刚凌总结说, 双百 活动,起到很好普及法律的作用,对学者而言,则提供了更多接触基层的机会,让学者对社会深度了解,可以引发学者深层次的思考。

不仅走出去 还要请进来

通过这几年的 双百 报告、外出调研,薛刚凌也发现了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有些公务人员不懂法、公司管理层不懂法,出了问题之后,再回头看,源头就已经违法了。这样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而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做法,让薛刚凌感到很受启发。 阿拉善左旗旗长、副旗长每个人都要配备一个法律秘书,这个秘书是取得司法考试A本的人来担任,这个做法非常好。做什么决策时,可以由法律秘书来把关,这样就必然会减少很多法律风险。 薛刚凌由衷欣赏一个偏远地区的此项创举。

阿拉善左旗的做法给薛刚凌一个启发,地方作出的创新做法,是非常值得推广的。中国法学会在推广法学理论方面的工作之余,也应该把类似这些好的经验、做法集中起来,并很好地宣传加以推广,建立一作者:个良性的互动关系。不要总是局限于让学者走出去讲,还要把精华拿回来,传播出去,这样的意义也非常深远。

薛刚凌称,中国法学会是一个良好的组织平台,可以把各地的资源整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这个平台的巨大作用。比如,可以借鉴每年各媒体推出的 十大法治人物 十大法治案件 这样的做法,法学会也推出 十大法治经验 类似这样的活动,通过专家学者的总结提炼,经由媒体的传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做 接地气 的研究

2007年1月22日,薛刚凌荣获 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称号。

谈及此项殊荣,薛刚凌一笑置之。对这项荣誉没太多提及,薛刚凌更多地谈到了她当时作的那个引起极大争议的报告,报告题为《论实体法治和程序法治》。 选择这样一个题目,这是我研究行政法过程中的感悟。 薛刚凌说。

法治的道路路径究竟如何走?薛刚凌感觉到无论是实务界、学术界都不是非常清晰。法治的道路是系统的工程,不是仅仅制定两个法律,有了法律规范,法律秩序就可以形成。法律秩序是动态的过程,有了法律规范之外,包括对规范的理解,社会基础、文化、权力结构,这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仅仅有法条的制定是非常不够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学界非常关注程序法治。但是程序法治是不是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是需要重新思考的。

薛刚凌认为: 我国道路的选择,我个人认为应选择实体法治为主兼顾程序法治这样一种发展模式。纯粹的程序法治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程序法所要具备的条件在中国很不健全,有很多缺失的地方。

此观点一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招致骂声一片。

其实,薛刚凌旨在倡导法律制度一定要扎根本土,美国的东西再好,但是不是适合中国?是不是可以照搬?一项制度的确立,一定不能与这个地方几千年的文化、传统相割裂。正因如此,薛刚凌更加注重实证研究。

薛刚凌忧虑地说: 看我们目前的立法前期,全部是必要性研究,几乎没有可行性研究。立法思维不等同于司法思维。立法,一定要重视可行性如何。这个是我们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由于薛刚凌的 工科 背景,让她更注重论证的过程。本科阶段就读于国防科技大学复合材料专业,貌似这个纯工科专业与法律风马牛不相及,但恰恰是这段经历,让薛刚凌养成了 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看其条件是否具备 的思维习惯,绝无一点点想象的成分。 务实、严谨 的实证主义风格就此形成。转型法学,依然如此。

薛刚凌说: 中国的法律学者,真正要接地气,不能做梦想家,要做实干家。法律人,应当具备最基本的理性思维,不能凭感性去做学问。社会上,虚的东西太多了,学者,就一定要摒弃这种虚幻的东西,真正扎根到某个领域,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

正因如此,她要求自己的学生, 一定要搞明白,我们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我们有什么样的条件,再去进一步给社会问题开药方。法律人,一定要具备理性思维,抛弃掉所有的想象成分。

由此,也有一个启示,就是法学教育值得反思, 浪漫似的、散漫似的思维,要不得。

中国法学会在这方面应当可以有所作为,倡导务实的法学研究,真正解决困惑的、解决问题的研究。 薛刚凌期望, 真正的法学家,一定是要接地气的,一定要致力于解决中国的问题,或者是理论上的问题、或者是实践中的问题。绝不仅仅看发表了多少文章,而是要看究竟能解决多少问题。

薛刚凌的 法学 之路,必定是重实证、接地气,她走得坚定而从容。

温馨港湾 民主家庭

事业有成的薛刚凌也经营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民主给女儿足够的空间去形成自我,让女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成长。女儿小时候放弃了学习电子琴,后来觉得对不住妈妈,薛刚凌却告诉她: 自己的放弃,只要不后悔就行。

一直到现在,工作繁忙的她只要有时间还会和女儿一起看年轻人喜欢的电视节目。薛刚凌说,自己从1996年考博士研究生以来就对女儿照顾得很欠缺,女儿是在孤独中长大的。但是女儿很懂事,她经常嘱咐妈妈要调理饮食平衡,晚上尽量开着,这样想妈妈时可以听妈妈的声音。薛刚凌还幽默地说: 对丈夫的依赖让自己少做了很多事儿。 谈着自己的家庭,她的笑容里充盈着幸福和满足。

肇庆白癜病医院
南京治疗阳痿医院
杭州哪家男科好